|

官方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资讯

揭秘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背后的“中国力量”

行业资讯
揭秘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背后的“中国力量”
时间:2020-02-27
发布:中机四建
阅读:1549

2月20日,武汉雷神山医院开放所有床位,全力收治病人。这是2月18日首批两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出院之后,雷神山医院迎来的重大节点。在此之前的2月13日,火神山医院首批七名符合出院标准的患者已痊愈出院。目前,这两座医院已成为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战场”。

在这次“战疫”中,仅用十天建成的两大医院已成为“中国速度”的代表,更是“中国实力”的象征。

非常时期的“中国战疫”

疫情暴发初期,不断增加的定点医院床位数量,难以跟上疫情蔓延速度。

根据2003年抗击“非典”时的经验,新建集中收治疫情患者的医院,能够迅速扭转病患救治的被动局面。这一经验迅速成为社会共识。

2003年4月,北京建成可容纳1000张病床的小汤山医院,两个月内收治了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病人,其间无一名医护人员被感染,创造了人类医学史上的奇迹。

疫情,不等人。与死神竞速,情势紧迫,间不容发。各方面迅速动员,进入战时状态。

1月23日,武汉市政府决定参照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建设一所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火神山医院。

面对不断变化的疫情,1月25日下午,武汉市决定在火神山医院之外,半个月之内再建一所“小汤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新增床位1300张。

任务重,责任大,时间不等人。

第一个问题摆在决策者面前。时值春节假期,许多农民工返乡过年,短时间内如何调集这么多建设工人?

负责火神山施工的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技术部经理叶建介绍,1月23日进场当晚,中建三局迅速调集了武汉市正在加班的五个建设项目中的1400多名工人,场地平整等工作才可以迅速展开。

与此同时,中建三局还广发“英雄帖”,通过劳务分包公司迅速召集工人。湖北含璋劳务公司总经理付剑平说,1月23日晚接到通知后,24日一大早就带着一辆大巴直奔恩施,沿路到宜昌、荆门、荆州、仙桃等地接回工人;同时,又动员武汉周边农村的工人结伴前来。

随着雷神山医院设计变更、规模扩大,人员依然捉襟见肘。建设方中建三局再次面向整个中建集团广发“英雄帖”。

一呼百应、八方来援。800人、1000人、2000人、5000人,现场人数的每一次增长,都意味着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越来越有底气。

截至2月4日,仅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就有1000余名管理人员、8000余名作业人员日夜奋战,1400余台各类大型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川流不息,3000余套箱式板房、3300套机电安装物资运抵施工。

第二个问题也迎面而来。选址在哪?规划、环保等部门紧急会商,最终定在知音湖畔的武汉市职工疗养院。这里远离人口稠密的汉口主城区,交通、管道等配套基础齐备。

“医院建设不会污染附近湖泊。”中建三局安装公司技术负责人李永峰介绍,医院的废水从排出到处理合格,要经过七道严格的工序,先在院区内经过全封闭的收集和预消毒处理,再到污水处理站进行生化处理,最终经系统检测合格后,才会排入市政管网。

李永峰测算,每所医院每天最多会产生800吨至1000吨污水,而每所医院的污水处理能力最大达到每小时80吨,“每所医院每天最多可处理2000吨污水,现有处理能力非常充足”。

中南建筑设计院防水设计师张颂民介绍,雨水经收集进入院内调蓄池,经消毒后排入城市污水系统。为防止雨水渗入地下,隔离区内地面全部做了硬化处理。通过混凝土基层、防渗膜和钢筋混凝土地面层等三层防护,确保无雨水下渗。

大年初一,原北京小汤山医院院长张雁灵专程来武汉考察得知,火神山医院配备多台高端CT,大幅提升ICU重症病房数量,组建专家委员会为病人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等情况,评价“总体非常好,只需做局部调整”。“很多设计标准、设备配备,都要优于当年的小汤山‘非典’专科医院。”

“十天完工”的中国气魄

“十天建座医院,这怎么可能完成?”这是众多参加火神山医院设计、施工者,接到任务指令时的第一反应。

铺设碎石、压实基础、开挖基槽……按正常流程,工期节点按天算。在火神山,一切节点都得以小时,甚至以分钟计算。极限的工期要求,现场设计、施工、监理人员一齐守在现场,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边调整。

最高峰时,工地上有7000多名工人,800多台挖掘机、推土机等设备同时作业。上一个单位刚完成场地铺沙,下一个单位马上进场铺防渗膜,后面铺设活动板房基脚的单位还在催促。高密度的人群、机械,让现场施工空间极为有限。

全体现场施工人员则以“白加黑”“5+2”的工作模式,“两班倒”24小时昼夜不停施工,争分夺秒抢抓工程进度;施工、监理人员一齐守在现场,许多难题都是在热火朝天讨论后现场敲定解决方案。

更难的在雷神山——

5万平方米、7.5万平方米、7.99万平方米,面对疫情蔓延的凶猛势头,短短六天,雷神山医院规划总建筑面积三次增加,床位从1300张增加至1500张,总体规模超过两个火神山医院,但工期却与火神山相当,难度可想而知。

更何况,春节停产停运期间,仅存的一点人机物料都投入建设火神山医院,再开辟第二战场,可谓难上加难。

面对困难,迎难而上。中建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周乃翔强调:“举全集团之力,确保迅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

“任务交给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华元立下“军令状”。

1月25日下午四点多,建设雷神山医院的消息传来,刚刚结束火神山施工任务的中建三局一公司临危受命,200多名管理人员和600多名工人重整行装,连夜“急行军”,赶赴“新战场”。五台大巴、八台卡车在两座医院之间来回奔波,到26日凌晨四点全部完成转移,各项准备工作迅速启动。有员工感慨:我有了当兵的感觉。

需要协调的人员数量上万,涵盖几十道的工序,经历设计、交底、土建、设备安装、装修等阶段,多道工序必须齐头并进。

作为牵头单位,中建三局如同项目的“大管家”,统筹制定好通往胜利的“路线图”,统一策划、组织、协调,做好工序和工艺的穿插流程,为所有参建单位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施工安排,保证每家单位都能最大化发挥专业优势,保持各单位的施工节奏步调一致。

集结号吹响,一场无日无夜的战斗开始了。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1月28日下午,中建三局雷神山医院项目指挥部火速成立临时党委,并为六支党员突击队、七支青年突击队授旗。仪式上,120余名党员面对鲜红的党旗,高举右拳,字字铿锵,重温入党誓词,宣示决战决胜的坚定决心。

雷神山上,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一个个共产党员挺身而出,“我是党员我先上”的豪言壮语激荡在雷神山上,成为抗击疫情的最强音。

“中国速度”背后是“中国实力”

让世人惊呼的奇迹背后是工业化装配式建筑建造技术和综合国力。

中建三局一公司党委书记吴红涛说,两个医院的建设采用了行业最前沿的装配式建筑技术,最大限度地采用拼装式工业化成品,大幅减少现场作业的工作量,节约了大量时间。同时,在外部拼接过后进行整体吊装,将现场施工和整体吊装穿插进行,实现了效率最大化。

对于施工内容复杂的雷神山医院来说,覆盖场地平整、管道预埋、防渗膜施工等十几道大的工序,涉及基础工程、土建及装饰工程等十几个专业,不同专业之间需要划分接口界面……无处不在的交叉施工和接口管理,是对中国建造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一次集中检验。

“既要严防污染周边环境,也要严格控制院内交叉感染。”雷神山医院项目的总设计师、中南建筑设计院党委副书记杨剑华介绍,医院以“洁污分流、医患分流、人物分流”为原则,采用严格的“三区两通道”设计,医护人员按“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工作流程布置工作区域。每进入一级区域,医护通道与病患通道完全分离,为医护工作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

记者从雷神山医院隔离病区病房样板间看到,病房内设有一个由两层玻璃和紫外线系统构成的传递舱,病人的餐食和药品都会从传递舱传递进来,通过舱内的紫外线系统消毒,避免感染。每个病房安置有两个床位,房间内有独立卫生间。

“中国速度”背后有科技支撑。”担任雷神山医院建设专家顾问的张雁灵表示,“雷神山”建设标准高于“小汤山”,如果说北京当年是一场“遭遇战”,如今的武汉打的是一场“阻击战”。

今天的中国建造,早已不是17年前建设小汤山医院时的肩扛背驮,今天的雷神山医院,也早已不是当年的小汤山医院。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各项技术更加先进,在给病患医护人员提供更加完善生命健康保障的同时,也将医院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中国速度”来源于综合国力。“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火神山医院建设期间,全国各地各个行业都调动了起来,从物资到技术,从硬件到软件,真正感受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网络舆论评价说,这也是今天我们能够创造“火神山速度”的最强劲底气之所在。(经济参考报记者 徐海波)

相关资讯
查看更多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升,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更加有效,绿...

2021年02月23日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就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以下简称“建筑工人”)队伍提出4个方面11项主要任务,明确到2025年,中级工以上建筑工人达1000万人以上。到2035年,形成一支秉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建筑工人大军。 为指导各地做好文件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相关负责人对《指导意见》作出解读。 问:《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劳动密集型的特点使得农民工成为了建筑工人的主体,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全国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有5437万人,占全国农民工的近五分之一。在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单纯依靠“低技术、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模式推动建筑业发展已难以满足需要,而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也在倒逼建筑业加快向工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方向转变。目前,建筑产业工人面临的工作临时性强、...

2021年01月28日
豫ICP备2023038912号-1中国机械工业第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